- 相关检索
- 俱舍论疏卷第十九非想一地唯圣人断。唯无漏道断。以同唯修断。合立为一为第二句。不例见道以有一定故非第三句。以与下合立凡.圣漏.无漏不定故非第一句。下八地见所断唯不定故为第三句...
- X49n0815 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但欠原本卷第三末下、...【疏】若伏下八地或五地等者意说即前二师伏八地五地惑也谓形于灭定并名为下若伏八地二种无为皆非择灭摄以不断种故若伏五地唯想受灭无为不得择灭然不动无为择灭所摄...
- 1821 俱舍论记 0368a近分但能离下八地。有八。亦能通离有顶地染前句中言近分离下。...
- SAT DB以二根胜一故不三复更修二下八地定一。不レ同二声闻一亦异二縁觉一。縁觉先曾离二八地惑一一坐证レ觉。更於二九地一次第而修。更起二无间解脱二道一。下八地中虽レ不...
- 佛法实践论坛,盘龙寺长年免费提供禅修今断下八地。迷理迷事皆尽。於二三果。不能为障。所以[5]真证第三果故。又须知此十六心八智。本不断惑。一向证灭。但八忍断惑。又向八忍中。四个法忍。亦无惑可断。...
- 五部>>佛教百科>>佛教在线词典-佛教字典在线查询--淮北学佛网...法类智忍如应断故。若异生断唯修非见,数习世俗智所断故。’据此可知,凡夫之五部合断是单就下八地之惑而言。...
- 俱舍论颂讲记-俱舍论颂讲记 下册-综合其他-佛教书籍网所以下八地惑,依有部的意见,认为几夫是能断的。但在其他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婆沙百四十四说:“如譬喻者说,无有世俗道能断烦恼”;又五十一说:“谓譬喻者作...
-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六~十划)5-唯识法相-佛教藏经阁用以次第断下八地七十二品之修惑。此外,《俱舍论》卷五载,有漏道之业具有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等五果。见《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