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摘要
- 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切身体验新农村8月6日,星期六,南河沟乡左溪村,阴转晴我们都知道,缺水是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面对的困难。缺水的延安人民如何生活?到了我所居住的延长县南河乡左溪村,我发现,智慧的延安人民找到了应对干旱的办法。在我居住的艾大叔家,有一个长15米、宽10米的深坑,艾大叔说,...
- 延安的颜色延安市延长县南河沟乡下坡村。傍晚时分,越野车沿着陡峭的盘山土路一路颠簸爬行,有限的视野尽被前车扬起的黄土遮盖,不见前路,满目昏黄。狭窄的路面上不时可见散落的黄河石和依稀可辨的干涸的河床。司机告诉我们,许多年前,我们行车的这条路曾是黄河流经之处,潮起潮落,沧海桑田。...
- 中国纪检监察报杨海龙:到基层到农家我们回家了这次来到延安,我被分到第三组,前往延长县南河沟乡下坡村体验生活。该村是延长县最偏僻的村庄,村民所居住的全是土窑洞,海拔在700米左右,紧临黄河,河对岸是山西省大宁县。该村至今未通柏油路,...
- 山西忻州市与鹿交密友共奔致富路忻州市南河沟乡沙塔村青年农民。庞国平,现年40岁,中专文化,说起与鹿的“情缘”,庞国平意犹未尽:“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逛公园,最喜欢的动物要算鹿了,别的孩子看这看那,我在长颈鹿、梅花鹿的栅栏边长时间不愿走。成年以后,...
- 人民日报廖春燕:下坡村“首富”冯志安的幸福生活从延安市延长县城出发,颠簸三个小时左右,我们到了汤汤黄河边的南河沟乡下坡村。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90来户400来人,延河水在这里与黄河交汇,陕西和山西也在这里分界,站在黄河这边,百米开外的对岸,就是山西了。住——花7年挖出了自己的窑洞...
- [延安一日]中国妇女报杨娜:黄土高坡乡村体验一日行在陕西省延长县南河沟乡下坡村,一棵棵一人高的花椒树有规则地分布在山岗上。8月的花椒树枝杈上挂满几近成熟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微红的光亮。“中央媒体延安记者行”第三小组成员正赶上当地花椒树刚进入采摘时节。黄土高坡上采花椒花椒园里,...
- “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延长吴起活动侧记8月6日早上,居住在南河沟乡左溪村的11名记者匆匆吃过简单的农家早餐后,他们准备去参加锄草。前一天的一场暴雨让天气异常的闷热,记者们每人扛着一把锄头走向田地。来到地里,面对一大片长势旺盛的洋芋,不知道无从下手,...-
- [延安见闻]法制日报孙政华:初到延安记者来到延长县南河沟乡下河村,这里离延安200多公里,是延安“最偏僻”的地方。还没有高速路之前,从陕西到邻省山西从下河村走水路最近,“一条船过了黄河就到了”。那时河口的码头也曾经繁华,但随着高速路的铺设,码头就渐渐冷清了。村民们告诉记者,不要说去延安,...
- [延安印象]张盼:蜿蜒盘旋的山路和淳朴善良的心南河沟乡左溪村,延安延长县东南部一个偏远不起眼的小村,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山路,汽车像攀岩运动员一般紧紧抓住山路表面,仿佛在以山脊为中心画圆并螺旋上升。心脏在胸腔与喉头之间上下蹿动,放眼望去满目是峡谷般的山川,伴着一抹浓重的绿,浩瀚之美多过惊险,...
- 小康杂志殷云:延安精神感召企业家担当社会责任8月6日,记者随"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的十一名记者来到延安延长县南河沟乡下坡村体验生活,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听说记者在陕北农民家窑洞里生活,干农活儿,深圳的一文化公司的四名企业家详细询问了关于这里农民的生活情况。...
- 老支书的愿望1979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南河沟乡的下坡村种地。5年之后,他当上了村长。如今,他是村里的书记。冯生坤说他高中毕业刚回村的时候,村里三分之一的家庭都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一家一年顶多分三四百公斤小麦,很多时候要吃高粱米。当了村长,一年政府给他的补助也不超过60块钱。“1982年,...